產品定位
2016年9月,我開始寫第一篇文章,定位也很簡單,我想做一個產品經理的公眾號,寫一些產品經理的文章,也是作為我自身經歷的一種沉淀。
借助于這樣的定位,我的第一篇文章很快確定了主題:產品助理,產品經理,產品負責人,產品總監(jiān)有什么區(qū)別??
這篇文章涵蓋了我6年的經驗,作為這個公眾號的第一篇文章,想來是比較合適的。
用戶分析
時間過的很快,現在已經是2017年4月6日了,公眾號開通到現在,也有半年時間了,總共寫了57篇原創(chuàng)文章,字數也達到了16萬字。
在這段時間里,其實我的定位有過幾次改變。
對于產品經理而言,我的定位還是太寬泛了,畢竟文章的選擇面積越大,越不知道寫些什么樣的文章。
我多次提到過的,我們的資源是極其有限的,我也是在如此踐行的,文章相對于其他產品來講,更加的袖珍,其所能表達的空間更為有限。
但我希望我的文章能被大部分讀者所接受,于是,我做了一次用戶分析。
對于產品經理而言,這個群體仍舊過于龐大了,我思考:什么樣的產品經理,更加喜歡閱讀文章?
我將產品經理分成了,共四個階段:
產品愛好者(-1~0歲)
產品新人(0-2歲)
產品經理(2-4歲)
產品老兵(4歲以上)
每個階段都有喜歡閱讀的朋友,而想要閱讀的內容卻不一樣。以我個人而言,其實很少閱讀產品經理相關的文章,更多的時間,我會閱讀一些商業(yè)模式,一些團隊管理這些看上去跨域的書籍。
坦白來講,我用了排除法,排除了對自己不利的選項,選擇了自己更擅長的領域。
有個很容易被人們忽視的真相:不論是什么樣的創(chuàng)業(yè)者,做的都是自己擅長的事情,而非自己想做的事情,盡管對于他們而言,想做的往往都是自己擅長的。
劉強東在創(chuàng)辦京東之前,曾是賣手機的;馬云在淘寶之前做的是商戶黃頁(大量商戶資源);馬化騰做QQ之前,研究的是ICQ;現在大家比較熟悉的馮大輝準備做醫(yī)療搜索引擎,也是受之前從事醫(yī)療行業(yè)的影響。
大家都在做著自己熟悉的,擅長的事情,我也不例外。盡管我個人正在研究商業(yè)模式,但相比產品經理而言,遠談不上擅長兩字。
最終,我將天使用戶定義為產品新人(0-2歲)這個階段,衍生用戶則是產品愛好者(-1-0歲)與產品經理(2-4歲)
所以,我的文章主要有兩部分:
基礎技能,典型的是:我為什么用excel寫需求文檔
偏思維偏心態(tài)的文章,典型的是:給產品經理的一個忠告:慢下來
核心價值觀
產品經理可否標準化?
這個問題逐漸演變成了我對于這款產品的核心價值觀。
我想通過文章,將我所經歷的許多次過程總結成短短的幾個字。
實際上借助朋友們的反饋,也確實證明了這樣一個問題,產品經理可以標準化。
其實,這是一個挑戰(zhàn),產品經理越往后,標準化越難。但我想,產品經理仍然是可以被標準化出來的, 畢竟我們已經有許多需求分析的方法了。
分列產品線
當我們的產品在發(fā)展到一定階段時,就會誕生出新的想法,隨之而來的,就是新的產品。
如果我是以公司的形式來做這樣的事情,這就變成了兩個產品,一個是文章,一個是課程。
目前,這兩款產品都還在順利的經營中。
可同樣的,這兩款產品會花費我很多的精力,這就引入了產品經理的另一個技能:時間管理。
時間管理
時間是極為寶貴的資源,不可再生,不可減少,坦白說,我不是很喜歡和時間賽跑,我的性格偏穩(wěn)定,許是年紀大了,跑不動了(咳咳……咳咳……)。
對我來講,最合適的做法,也只有預測了,將自己的時間提前進行規(guī)劃,借助規(guī)劃,來進行時間管理。
我會預設一個事情的剩余時間,有限處理緊急的事情。
四象限法則
四象限法則會將人們的事情很好的分成四種類型,分別對應了重要緊急,重要不緊急,不重要緊急,不重要不緊急。
借助于這樣的方法,才能同步進行文章和課程的開發(fā)。
文章設計
我在寫文章時,會習慣性的做思維導圖,整理出文章結構,這就像做產品結構一樣。
相比寫完文章發(fā)現思維混亂推翻了重寫來講,更改導圖的成本就要低上許多了。
這是一個做產品的好習慣,有時很棒的想法也需要很好的方法來支撐。
除了思維導圖以外,對我寫文章更有幫助的事情,大概是一句話說出這款產品的價值。
我有數次創(chuàng)業(yè)經歷,自然也接觸了投資界對產品的一些經典問題,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一句話講出你要做的事情。
這句話往往代表了企業(yè)使命,產品使命,是極有重量的一句話。
我的文章也是由一句話開頭的,我會先想出這句話,再把這句話展開。
就比如這篇文章:像做產品一樣,經營公眾號。
確定了這么一句話以后,才會開始構思,所以我的文章看完后,往往其實就那么一句話。
我們要講清楚一句話已經很難了,就像一句話的商業(yè)模式,真的要實現出來,卻要為止付出許多努力。
有幾篇文章,寫著寫著發(fā)散了, 寫出了兩句話,三句話了,我就會把它刪掉,重新寫。
實在寫不下去了,就把這句話存儲下來,重新想一句話。曾經也提及過的,我不太想寫情緒文、感慨文。
作為產品經理而言,我希望我的產品是有價值的,對我的用戶是有幫助的。
所以,這也是一篇引導的文章,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你,能夠給自己10分鐘的時間思考這么一個問題:真的沒有辦法,比現在更快的經歷多款產品嗎?
真相
真相很殘酷,有幸與成功的創(chuàng)業(yè)者一同收獲喜悅的人很少,這樣的產品經理更少。
我們中的許多人,沒有辦法借助企業(yè)成功所帶來的光環(huán)加成。
而且,更為殘酷的是,我們比開發(fā)人員更難收獲經驗,畢竟一個需求的實現過程中,編碼量是一直都存在的。
一年,我們能經歷幾個產品,幾個版本,又能分析幾個需求呢?
這些都會成為我們的經驗,當然, 即使我們什么都不做,時間也不會被停止,我們仍然會收獲一年的工作經驗,至少我們的簡歷上可以這么寫。
可你也知道的,現在市場競爭太強了,像我這樣的90后已經被國家貼上了“中年人”的標簽了。
所以,除了學習以外,生活中,也可以嘗試把一些和看上去和產品無關的事情,當做一款產品,來提升自己的能力吧。
要知道,方法是相通的。而且,方法是可以通過練習來提高的。
你看,我現在不也是自己在同時做著兩條產品線的事嗎?這可還沒算上我的工作哦。
本文地址:http://blackside-inc.com//article/2020/1023/21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