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所說的某個(些)方面的特征,是區(qū)隔社群的標志,也是對社群的命名。比如,同學社群,其成員的共同特征是曾為某個學校、某個年級或某個班級的學生。再如,電影社群,其成員的共同特征是愛好電影(當然也不排除少部分人出于其他動機混入其中)。從前面的的定義可見,社群的基本要素有三個:社群成員、社群價值和社群規(guī)則。社群價值是指社群成員動機的滿足。從價值角度,社群可分為三類:
第一,功能型社群。社群成員加入社群是為了獲得特定的實用價值和利益,比如為了獲得價廉物美的產品和服務,為了學到能幫助自已職業(yè)成長的知識,為了尋找一個知心伴侶等。而社群可以滿足社群成員的某種(些)利益愿望。
第二,情感型社群。社群成員加入社群主要出于情感動機,而社群能為其成員提供情感交流、情緒疏解、情感撫慰和情感歸宿等價值。典型的例子是“發(fā)小”群。我的老母親年近八旬,最近還加入了小學同學群,和群友們一起到農莊摘黃瓜、茄子。
第三,使命型社群。社群成員集合起來的主要目的是實現(xiàn)某種理想、踐行某種價值理念、承擔某種群體及社會貴任或是在群體中實現(xiàn)自我認同。這種社群的主要功能是群體使命的達成。比如某些公益性社群。
這三種社群彼此是交叉和疊合的。有的社群三種價值兼而有之,有的社群具有其中的兩種價值。這幾種分類模型參照了哈佛大學教授邁克爾?桑德爾(Michael Sandel)的三種社群定義:工具意義上的社群(instrumental conception of community)、情感意義上的社群(sentimental conception of community)和構成意義上的社群(const-tutive conception of community)。
從運行規(guī)則看,社群可分為中心控制型社群、自組織型社群以及中間型社群。中心控制型社群設有指揮控制中心,其運行依賴中心的命令以及社群組織者制定的規(guī)范。自組織型社群則是多中心分布式的結構,無控制中心和指揮中中樞。但自組織型社群也有一定的運行規(guī)則和規(guī)范,生物界里自組織型動物群的規(guī)則可能來自遺傳密碼(也有人說是“上帝”賦予的)。而人類自組織型社群的規(guī)則除了源于生命本能(遺傳基因),還源于千萬年傳承下來的文化傳統(tǒng)(文化基因)以及社群成員博棄后的相互約定。實際上,社會生活中,自組織型社群很罕見;大部分以互聯(lián)網(wǎng)及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為連接平合的社群都是中心控制型和自組織型的融合。即社群既有組織者、影響者(有時也是指揮者) 以及規(guī)則的提供者;又給予社群成員彼此之間連接以及形成多中心分布式結構的自由空間和途徑。就好像大學里的班級,有學校派來的班主任(或輔導員),有班級正規(guī)的領導機構(班委會等),也有學校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但同學之間還是可以自由動態(tài)地形成多種組合、多種結構,組織還是有自動自發(fā)的勃勃生機,還是能通過結構的變換創(chuàng)造出多種價值、實現(xiàn)多種設想。
談到社群,就涉及另一個含義相近的詞:社區(qū)。有的朋友說,內部成員強聯(lián)系的是社群,弱聯(lián)系的是社區(qū)。但也有很多社群內部的聯(lián)系并不緊密和牢固,談不上強聯(lián)系。有的朋友說,凡有情感價值的是社群,無情感價值的是社區(qū)。當然,社群成員如果長期重復交往,通常會生成、積累情感,社群的組織者和運營者也會努力使社群具有情感價值;但是肯定有部分社群沒有什么情感價值,比如一些純粹功利性社群、為特定的工作任務而組建的社群等。還有朋友說,范圍較容、人群規(guī)模較小的是社群,反之則是社區(qū)。但從社會學角度看,社群可大至整個民族以及地球村的所有人。
如果把社群和社區(qū)放到特定的語境下,兩者之間的異同就比較容易辨析了。線下的社區(qū),往往有地理和區(qū)域的含義;而線上的社區(qū),就成員構成和內部關系而言,和社群沒有多大區(qū)別,兩者常常可以互換。社群更側重于人(社群成員)和相互關系,而社區(qū)更具平臺、生態(tài)意義。
從網(wǎng)站設計營銷角度看,社群是由企業(yè)(品牌)組織和運營的、吸引目標顧客加人和參與的、為社群成員創(chuàng)造價值的共同體。它可以是線下的,也可以是線上的,還可以是線下線上的。社群的形式包括顧客會員組織、客戶聯(lián)盟及俱樂部、顧客微信群、粉絲團體等。不同的社群組織化程度不同,有的緊密,有的松散,有的規(guī)范,有的靈活。
本文地址:http://blackside-inc.com//article/2979.html